深圳商报:深圳企业全年出口报损总数增4成
深圳企业全年出口报损总数增4成
【深圳商报讯】(记者 谢静 通讯员赵强)记者从中国信用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了解到,2012年至今,深圳出口企业报损295宗案件,同比增加40%,金额累计1.38亿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买家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巴西、印尼、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美国是深圳出口企业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据介绍,由于实体经济疲弱,美国各行业大中型企业经营严重分化,经营出现风险信号的大型买方集团增多。由于失业率高企,美国政府进一步强化贸易保护,针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产品从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更为广泛的光伏、钢铁、汽车部件等行业扩散,针对通讯行业企业的知识产权调查也频频出现。
欧洲地区中小企业买方破产风险增大。整体来看,一是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之下,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不稳定,买方特别是中小企业买方破产风险增大;二是行业风险加剧,除全球航运市场未见复苏,光伏行业由于欧洲各国补贴政策调整及实施反倾销措施而出现系统性风险外,电信、高新技术、家电等行业报损及赔付增幅明显;三是东欧及独联体国家政策审批及调整的政治风险有所显现。为此,中国信保加强对上述风险的应对,根据客户及买家的风险特征实施个性化承保措施,帮助企业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拉美国家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买家资信透明度低以及外汇管制风险。据了解,金融危机给广大拉丁美洲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未消除,这些国家普遍出现侨汇减少、债负沉重、资金外逃、财税不足等问题,且过度倚重资源产品出口、经济结构单一等固有风险因素仍然存在。值得注意的是,拉美是2012年中国信保承保的工程机械行业出险最多的地区。
此外,受欧美国家主导的经济制裁影响,中东部分热点国家和地区拖欠风险上升;东南亚地区电信市场自由化、开放化程度普遍较高,竞争激烈。东南亚国家、香港的进出口手续和单证要求越来越简便灵活,导致少数出口企业制造虚假贸易骗取保险和银行融资的风险增加,成为出口贸易险涉嫌虚假贸易融资案件的高发区;部分中亚国家仍然存在外汇限制、短缺或经济波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