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保全程参与防控企业风险
| ||||||||
中国信保为出口企业保驾护航系列报道之二 作为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A公司于2008年向土耳其买家出口电信终端设备,该公司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投保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今年初,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土耳其买家偿付能力出现严重问题,保户在得知买家偿付能力出现问题后及时向中国信保通报可能损失并提出索赔。在保户通报可损后,中国信保深圳分公司积极介入海外调查,并与保户联动实地勘查了该买家的经营及财务状况,指导保户积极防范风险,采取减损措施,避免损失扩大。在中国信保及保户的积极推动下,买家同意实施债务重组安排,随后中国信保指导保户全面参与买家重组计划,土耳其买家最终提供了债务重组方案,确认了对保户的债务,并随后按重组方案向保户支付货款约130万美元。中国信保深圳分公司审核后,按照保单约定及时向保户赔付了约100万美元。 在金融危机下,保户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出口信用保险在防范国际经济风险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它在为企业提供信用风险管理和收汇风险保障的同时,促使企业提高风险管控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为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驾护航。同样,通过对信用保险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中国信保防范自身的经营风险。 出口企业面临诸多风险 中国信保深圳分公司业务管理处副处长刘嘉告诉记者,眼下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不确定因素增多,出口企业收汇风险增高。她表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短期信用保险的报损额中,由海外买家破产等因素造成的货款拖欠占到70%,在这种情形下,出口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得到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和支持。 刘嘉指出,受金融危机冲击,国外进口商及其融资银行的流动性不足,加上国内众多中小出口企业长期面临融资瓶颈,造成“有订单无力接”的窘境,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海外买家信用风险急剧增大。国际金融动荡导致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信贷紧缩,相当部分公司无法从银行贷款,加大了这些企业拖延支付货款甚至赖账的风险。多种商品价格剧烈波动,进口商的道德风险及银行拒绝承兑的风险也迅速加大。 二是国外银行的信用风险加大,“信用证”的信用程度受到影响。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已有140余家银行破产倒闭。在全球银行纷纷被降级的情况下,出口贸易中涉及信用证结算等银行信用的业务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大,短期内信用证结算方式也不再具有原来的信用程度,自今年以来,中国信保承接的信用证风险案件同比去年上升了162%,风险度大为增加。 三是商账追收难。海外买家发生亏损甚至破产时,拒收货物或拒绝偿付货款时,多数企业很难成功实现商账追收,不得不自己承担亏损。 四是及时跟踪买家信息难。由于企业与买家地域的差距及信息收集渠道的局限性,企业很难及时掌握每个买家的信息变更情况,不能防患于未然。 面对这些麻烦,企业在苦练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的同时,迫切需要一个分散风险的有效渠道,而出口信用保险凭借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服务,及时向企业提供海外信用风险预警信息,帮助企业防范出口收汇风险,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帮助广大出口企业顺利度过“寒冬”。 全程协助企业管控风险 保险是管控风险的行业,出口信用保险更是要求把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做到极致。刘嘉认为,作为国内专业信用保险的金融机构,中国信保对风险的认识、判断能力较单个企业有很大的优势。为了帮助企业主动避险,化解损失,中国信保深圳分公司更是独创全程风险管理方法,对海外买家进行动态风险跟踪,从源头上遏制风险隐患。 在与投保企业接触之初,中国信保便会对企业自身风险控制能力进行全面评估,用刘嘉的话说就是“先给企业做个全身CT检查,透视企业内部风险隐患。”企业投保后,中国信保会对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流程做诊断,对流程改进提出建议,而在共同监控风险的过程中,中国信保可以凭借多方交易信息的汇总、风险持续跟踪机制的优势,遇险发现风险隐患,预防或减少损失发生。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信保还会评估投保企业海外买家的资信状况,有效识别、控制买方信用风险。在与新客户洽谈初期,广大出口企业往往对海外客户了解不深。为提高谈判效率,争取有利的合作条件,扩大谈判的成效,对于重点客户,可以委托中国信保进行信用调查,全面调查和了解客户经营实力和资信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获知并规避风险,为洽谈提供决策依据,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企业投保之后,中国信保通过分析客户资信状况,评定客户资信等级,采用相应的信用标准,授予客户一定的信用额度,并根据客户经营状况和交易状况,随时跟踪和调整,为交易决策提供依据,降低交易风险,同时,通过建立科学的信用审批办法和程序,规范企业与客户间的信用关系,促进双方业务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同时,中国信保也会借助自己遍布全世界几十个专业监测渠道,对合作伙伴所提供的风险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并通过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信保通,主动为广大客户提供风险预警服务,及时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便于企业在开拓市场或进行业务操作时,有效规避风险,避免损失。 此外,当出现买方拖欠或逾期付款时,中国信保便动用自身的资源和渠道,与买家沟通,向其施压,督促付款,以最有效的方式,帮助企业追回货款,规避损失和风险。 彰显责任支持企业走出去 在金融危机下,出口企业被推到的风口浪尖上,全国的企业对于分散出口风险的需求更加强烈,这是过去几年没出现过的现象。而中国信保最重要的职能是“分担出口风险,保障收汇安全”,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把国家的信用资源传递给出口企业,让企业大胆“海外接单”。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为彰显政策性保险公司的企业责任,中国信保发出了“不缩小保险责任范围,不提高保险基础费率”的郑重承诺,在当前外需低迷、出口受到严重冲击的形势下,中国信保决心与广大出口企业同舟共济,再次郑重承诺:实施积极的承保政策,降低平均费率,简化操作程序,优化产品体系,创新承保模式,提高承保效率,加快理赔速度,扩大保障范围,竭尽全力完成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的目标任务。 刘嘉也对企业加强海外信用风险防范提出了专业性意见。她认为在目前形势下,出口企业应该采取稳健经营策略。因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出口和海外投资企业总体上将处于比较艰难的商业环境中,贸易条件趋于苛刻,交易对手偿付能力下降,贸易摩擦和商业纠纷更为频繁,信用风险整体升高。因此,采取更为稳健的业务发展战略、更为谨慎的业务规模、更为稳妥的支付手段、更为完备的合同条款、更为积极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于企业来说显得十分必要。 此外,中国信保深圳分公司还建议企业做好应收账款管理,一是要做好事前防范。通过对买家进行资信调查和评估,严格把好第一关,了解买家最新财务和整体经营状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做交易决策;二是要重视事中管理。对金额较大或回款周期较长的业务,最好专人管理,紧密跟踪货物及货款进展情况,建立买家客户档案,搜集买家信息,一旦发现风险信号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寻求专业机构帮助减损;三是要加强事后跟踪。对即将到期的应收账款应及时提醒买家付款,若发现买家到期未付,要主动向买家了解不付款原因,及时追讨,以降低损失;四是建议企业在合同缔结、单证制作和审核时要更加慎重,保证单证规范操作,并完整保留相关业务单证及与买家的往来传真、函电等资料,以免出现风险后维权时缺失有效的法律依据。 记者手记 “买了信保,睡觉也踏实” 在采访刘嘉时,刘嘉笑着把客户的话转述给我们听:“他们说,买了信保,睡觉也踏实”,轻松笑谈之余,却能感觉客户对信保、对信保人的信任。 我们在采访过程中得知,在中国信保总公司有这样一个案例:去年11月,美国第二大电器产品零售连锁店的店铺CIRCUIT CITY宣布破产,该公司在全球15个国家拥有7500个电子产品供应商,这个消息的传出让许多国内企业感到措手不及,已经出口的货物面临无法收回的巨大风险。而投保了中国信保的国内出口商倍感庆幸的是,中国信保作为风险“保护伞”,及时保护了他们的权益。因为中国信保有一个77条信息渠道的网络,遍布全世界,可以获得第一手信息,早在CIRCUIT CITY申请破产倒闭前一个月,他们就得到了这样的信息,并及时让客户规避风险。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用信保人的话来说,这次金融危机具有一个重要特点是风险很可能发生在一夜之间,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很难获得可靠的信息,那么,隔着大洋,中国信保如何得到这种可靠的信息呢?“只有把你的触角,你的眼睛、鼻子以及耳朵放在发生风险的地方”。 在中国信保,风险监控部门——风险管理部每年向客户发出成百上千份的风险预警报告,每一份报告都凝聚着信保人的专业经验。中国信保如同风险信息的专业加工机构,通过遍布全世界的几十个专业监测渠道、国际合作伙伴收集风险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银行风险信息,汽车、数码产品等行业风险,甚至具体到某个大的海外进口商的风险异动,相当于全世界的贸易风险、银行风险和国别政治的风险信息,经过信保人的加工,及时发送到中国信保的客户手中。 正如刘嘉所说,中国信保经营的就是风险,核心也是风险控制。所以中国信保在业务的不同环节、每个工作岗位都设置了一整套风险管理机制,包括事前信息获取、资料分析、市场评估、行业评定,以及国别风险走向的前期分析和评估技术措施,在具体业务上的风险承保阶段,中国信保有完整的风险甄别和风险剔除的专业机制……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制,贯穿公司上上下下,从源头上控制风险。这也正是信保的专业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