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十年飞跃
| ||||
■ 金融行业记者 段雨梅 通讯员 赵 强 摄影 丁庆林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之际,我国惟一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也迎来十周年华诞。经过十年的磨砺,我国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在促进对外经贸与投资,促进和支持企业“走出去”,保障企业收汇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作用不断拓展,专业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我国支持外经贸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 中国信保的成立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密不可分,2001年12月18日,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七天,我国惟一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中国信保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政府参照WTO规则和国际惯例,加大对外经贸政策性支持力度的重大举措。自诞生之日起中国信保便承担起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即积极配合国家的外交、外贸、产业、财政和金融政策,通过国际通行的出口信用保险手段,为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收汇风险和出口融资保障,支持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生存和发展。 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出口风险保障 事实上,信用保险是国际通行的贸易促进手段但在我国起步较晚。中国信保自成立以来,一面快速学习国际同业先进经验,一面结合国情,“摸着石头过河”,使我国信用保险业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增长态势。 中国信保成立之初,我国信用保险产品单一,只有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三种产品。十年来,为适应我国出口、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中国信保不断创新完善保险产品,改进保险服务,目前已经拥有由43种产品、26种承保模式组成的项目险、贸易险等业务板块,以及包括资信评估、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了与客户无缝对接的“信保通”客户服务系统。中国信保专业、完善的产品服务体系,能够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海外投资、国内贸易等经济活动提供完整的信用风险保障。 总承保金额跃居全球ECA首位 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信保的专业品牌形象逐渐深人心,影响力不断加强。随着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职能的有效发挥,政府及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出口信用保险的重要作用。从2009年到2011年,国务院会议及全国人大会议曾数次指出,要落实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险等各项政策措施。并提到,将“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改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确保出口企业收汇安全”,“要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挥好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政策的作用,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和基本平衡。” 不同寻常的十年,中国信保实现了超常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达到了新的高度。2002年至2011年(1-10月)间,中国信保承保金额从27.5亿美元增长到2062.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0.5%(2002年至2010年),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同期GDP和出口贸易的年均增长率,承保业务覆盖全球21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的渗透率从2002年的0.8%提高到2011年(1-10月)的11.3%,超过国际平均水平,承保业务覆盖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的有力推动下,2009年至2011年10月,中国信保共实现承保金额5193.3亿美元,是公司成立前七年(2002-2008年)累计承保金额的3倍。2010年,中国信保出口信用保险总承保金额、海外投资保险承保金额,以及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在全球所有官方出口信用机构(ECA)的排名均已跃升至第一位。 我国加入WTO十年间,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这个杠杆,把国家的金融资源、信用资源与企业的制造能力、销售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我国外经贸新的竞争力,企业出口实现了由简单保守的“低档产品,现金交易”逐步向国际通行的“高档产品,信用交易”的过渡,有力促进了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了我国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进程。 文章链接: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1-12/21/content_187400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