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政府购买保险,为企业“遮风挡雨”
阅读 提示
通过创新小微企业扶持方式,深圳市福田区由政府统一购买,帮助小微企业投保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为其打造对外抵抗市场风险扩大规模、对内解决融资难加快发展的“双保险”。数据显示,2014年福田区共有417家小微外贸企业从这项服务中获益
外贸出口配上“安全伞”
福田区是深圳市进出口、出口总额双第一大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8.85亿元人民币,增长8.9%,外贸进出口在深圳市率先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这一成绩来自于市区两级政府创新服务系列措施,支持鼓励外贸企业平稳增长。
2014年,深圳市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提升质量的若干措施》等外贸稳增长政策,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调整并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费的支持比例和企业覆盖面。福田区则会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深圳分公司,签订支持小微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合作协议。福田区政府拨付专项扶持资金,帮助小微企业投保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只要注册地在福田区、2013年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型出口企业都可以申请,简化程序,无需任何成本。企业投保后,如果有货款收不回来,可以直接找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索赔。
福田区小微企业将这一计划直呼为“投保帮”,称赞该服务“门槛低、手续快、很给力”。深圳市泓黄和进出口有限公司就是从这一创新服务中获益的小微企业。2014年底,该公司一笔价值3.13万美元的货物已运抵法国,但收货方突然告知因资金亏损面临倒闭无法支付货款,让其自行处理到港货物。
深圳市泓黄和进出口有限公司郑小娟称,“不管订单金额多少,我们希望每个订单都能收回货款。货款收不回来、货物远在海外无法处理,这不仅是一笔很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影响以后的出口信心。”所幸该公司得到了福田区出口信用保险帮扶政策的支持。“从正式提交索赔材料到收到赔付通知书,仅用了3个工作日,没想到处理速度会这么快。”郑小娟告诉记者,这项服务有效化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也坚定了今后继续开拓海外市场的信心。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项创新政策把政府、保险、银行、外贸企业的力量整合起来,产生了集群效应。”福田区经济促进局负责人指出,以前企业要申请政府扶持资金,必须专人到政府部门递交材料,从申请到拨款,周期达到三个月。现在由政府把一年保费先预拨给中国信保,然后政府专门召开政策宣讲会,企业现场确认投保合同,一星期就能完成保单签订。理赔周期也变短了,现在最快3天理赔。以往企业自己办保险,既手续复杂,周期又长。
深圳市福田区区长王强指出,这一针对小微企业的出口信用保险扶持专项政策,使得福田区政府的专项扶持资金覆盖到全区所有外贸出口企业,这在历年扶持出口政策中力度最大。
企业融资有了“立交桥”
在全球信用风险上升情况下,这项服务不仅为小微企业建起了抗外贸风险的防火墙,还可以利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解决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题。
据统计,当前非国有经济对GDP贡献高达60%以上,但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使用的比率不到30%。这其中,缺乏担保的小微企业融资难尤为明显。申请出口信贷时,银行会综合考量企业的资信水平,由于担心收贷风险,银行往往会延迟或拒绝提供融资。而在出口信用保险下,企业可将已投保的出口信用保险权转让给银行,这样出口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得到了提高,银行所面临的收贷风险大大降低,相应地企业也可以较容易获得优惠利率的出口贷款等金融服务。
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下,小微企业海外应收账款也得到充分保障,从而提高了其信用等级,融资模式获得了新的突破。目前,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华润银行深圳分行以及民生银行都制订了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配套产品。福田区经济促进局《关于健全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稳定出口的方案》显示:利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保单融资功能,上述三家银行将为投保企业提供1.5亿元人民币的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对进一步改善福田区小微企业金融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在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下,中小企业还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把握贸易机会,扩大海外交易。通过保费扶持,福田区利用政策性保险撬动银行融资共同构筑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让辖区中小企业穿上“保护衣”的同时,插上腾飞的“翅膀”。深圳市华讯方舟公司自2012年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后,通过改变海外交易方式,两年时间内出口额从8万美元增加到1.7亿美元,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出口信用保险累计为福田区570家外贸企业提供16亿美元的风险保障,报损金额6268万美元,帮助企业追回海外欠款21万美元,便利企业利用保单融资906万美元。出口信用保险在2014年直接和间接拉动福田区86亿美元的出口,约占福田区出口的20%,促进和保障了1578个与出口相关的就业岗位,对福田区GDP的贡献率接近7%。
业内专家认为,像福田区这样的地方政府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助政府做好出口和保证经济稳定运行的具体工作是有意义的。采取这一措施将推动辖内企业将出口信用保险纳入风险管理体系,采取统保方式提高抗风险能力,共同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
发挥政策性信保作用
当前,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国际通行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在国际贸易中已被普遍使用。对企业来说,出口信用保险对巩固订单、稳定外需、促进出口具有显著的杠杆作用,一方面有助于迅速提振出口企业信心,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出口信用保险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9世纪初英国就已出现,是各国政府为推动本国产品和服务出口而建立的官方信用支持机构。作为国际通行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出口信用保险在国际贸易中已被普遍使用。
与提高出口退税比例、减少出口环节收费等侧重降低成本的政策相比,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更侧重提升出口企业信心,支持出口企业采取灵活交易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出口竞争力,扩大贸易规模。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口信用保险对巩固订单、稳定外需、促进出口具有显著的杠杆作用。
一是有助于迅速提振出口企业信心。企业出口存在对方不付款的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可以让企业规避这一风险,给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出口和融资环境。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海外市场信用风险加大,欧美等传统市场上银行、企业的破产倒闭,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都使得出口收汇风险明显上升,企业出口更加谨慎,导致“有订单不敢接”。出口信用保险的损失补偿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建立风险转移机制,通过投保企业将收汇风险转嫁给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企业在履约的前提下,逾期的应收账款可以通过索赔解决,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收汇风险,保障了企业资金的回笼和利润的实现。同时,专业的信用保险机构还能够通过其追偿能力实现企业无法实现的追偿效果,解除出口收汇后顾之忧的同时,有力支持企业大胆承接海外订单。
二是有助于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出口企业以各种优惠条件争夺市场,其中优惠的结算支付方式是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而支付方式的灵活性带来的副作用便是收汇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则解除了出口商的后顾之忧,使收汇风险一保了之。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使企业能够采纳灵活的结算方式,接受银行信用方式之外的商业信用方式。这样出口企业可以给予其买家更低的交易成本,从而在竞争中抓住机遇,提高销售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大贸易规模。出口信用保险的市场拓展和信用管理功能,也保障了外贸出口市场的稳定性。
三是有助于解决出口企业融资难问题。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抵押、质押和担保贷款,而是引入了“信用贷款”的概念,它以销售商应收账款的权益作为融资基础。以前银行担心承担坏账风险,一般不愿意向小微出口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缓解了银行放贷的后顾之忧。将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结合在一起,在直接保障了出口企业收汇安全的同时,也间接的保障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企业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规避商业风险和国家风险的同时,利用银行提供的资金融通便利,提前将出口应收账款转换为流动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有效缓解出口企业的资金瓶颈,加速企业资金周转,进而带动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
四是有助于整合资源提升综合影响力。各地政府通过重新定位在出口信用保险中的角色,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亲自出面组织政策宣讲,安排理赔绿色通道,畅通贸易和投资,加强了出口中面临的贸易壁垒问题解决能力和市场风险化解能力。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保障作用的同时,扩大了政治风险承保力度,对稳定外需、扩大出口能够产生放大效应和乘数效应。目前,各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影响,以提高对本国出口的支持保障能力。
深圳福田区: 组合扶持政策推动外贸增长
深圳市福田区继2014年首次推出小微外贸企业统一投保政策后,2015年该区再从企业扶持资金中切出专项,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专门针对年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的政府保费支持,帮扶外贸企业大胆开拓国际新兴市场。据悉,下一阶段这项服务的力度还将继续扩大。
据了解,为推动外贸增长,福田区在顶层设计上进行整体布局,最新修订完善的产业发展帮扶政策均向外贸企业倾斜,只要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都予以优先支持,在企业开拓市场等企业管理及风险控制方面也予以重点支持。
为了鼓励大中小型外贸企业积极参展国际市场,福田区每年年初制定出台境内外重点经贸活动计划表,推动外贸企业利用境内外大型展会平台“走出去”,积极开拓境内外市场,抢抓业务订单。
据悉,福田区还建立与深圳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企业较为关注的出口退税、通关服务、检验检疫等方面问题,提高通关效率,为外贸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提高外贸便利化水平;合理引导企业扩大短缺资源进口,加大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必要的一般消费品进口;修订扶持政策,将资金扶持全面覆盖到进口企业,加大对进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银企服务平台,举办多种形式的“银企桥”活动,加强企业与有战略合作关系银行的个性化对接,实现金融产品与企业的供求衔接。